【资料图】
是俄国剧作家契诃夫的名剧,创作于1896年。万尼亚舅舅被视为一个“被侮辱与被损害”的小人物,二十五年来他默默地为教授做牺牲,奉献了自己的青春,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教授身上,结果发现,被自己崇拜和视为偶像的,不过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骗子。在这种看法中,包含着一种潜在的道德批判,而且这种批判建立在剧情的基础上,似乎很合理,它使我们在观赏作品时,不自觉地顺着它提供的思路,把剧中人物分为正面和负面两块,赋予正面形象——万尼亚以更多的同情,对其对立面——教授等予以更多道德上的贬斥,以道德评判取代审美判断。而这对艺术作品来说,是致命的。因为它取消了艺术标准,使读者停留在道德的层面上,阻断了深层审美感受的达成。该剧最大的悲剧性不在于万尼亚发现自己“受了骗”,不在于二十五年生命的无意义,而在于“承受”,在于面对毫无希望的苦难命运,再去承受它。正是在这一点上,它体现着人类心灵的力量,它象征着人类的命运。在清醒之后,在认清自己的命运以后,再去承担这个命运,像以前一样活下去,这需要多大的勇气!要多么坚强的心灵才能够承受!万尼亚身上的悲剧性在于,他无法使自己安于平庸,使自己麻木,沉沦。他无法平息自己心灵的渴求。
Copyright 2015-2022 世界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